山東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 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時間:2020-5-4 瀏覽量:3679
山東陸地海岸線3345公里、約占中國的1/6,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居中國首位,近海棲息和洄游的魚蝦種類達260余種,是中國海珍品的主產區之一,有發展海洋牧場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敬東在會上介紹說,為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山東編制出臺了《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規劃》,確立了“一體、兩帶、三區、四園、多點”的空間布局,按照投礁型、底播型、裝備型、田園型、游釣型等五類特色海洋牧場,實行差異化發展。2019年以來,山東按照“立足山東、引領全國”的目標定位,穩步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工作。
山東發揮海洋與漁業科技優勢,引導科研教學機構與重點企業對接,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漁戶+科研單位”的“大漁帶小漁”模式,全省參與海洋牧場建設的規模以上企業達130余家,省級以上科研院所10余家。王敬東介紹說,山東還探索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工程裝備為支撐的離岸海洋農牧化建設,啟動中國首個海洋牧場觀測系統建設,集中建設觀測站24處,建成海洋牧場多功能管護平臺48座、大型養殖工船1艘、大型深水智能網箱6座,成為離岸海洋牧場建設的現代化支點。
為實現海洋牧場平臺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山東10個部門聯合制定實施12條措施。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漁業與漁政管理處處長梁勇解讀具體措施時說,統籌優化海洋牧場發展布局仍是未來重點,山東將推進“一體、兩帶、三區、四園、多點”的布局規劃建設,支持海洋牧場建設創新;發展半島東南部現代海洋牧場的同時,優先支持深遠海裝備型海洋牧場和東營、濱州、濰坊等黃河三角洲地區底播型海洋牧場發展。
梁勇稱,山東堅持“藏糧于?!?,支持海洋牧場“優品”發展,嚴把產品增養殖過程質量關,強化貝類毒素、海參藥殘等水產品監測預警能力,保障海洋牧場進入良性可持續發展軌道。同時,按照應檢盡檢原則,山東推進海洋牧場裝備檢驗,消除安全隱患;完善海洋牧場制度體系建設,推進立法,修訂發布關于人工魚礁建設、休閑海釣、漁業增殖示范站等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梁文躍曾在該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是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突破口,是向深遠海進軍的“主戰場”。目前,該省累計投入資金57億元(人民幣,下同),通過新型模式的構建,推動海洋牧場由傳統“獵捕型”向“農牧型”轉變。預計2020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居中國首位。
2019年,山東漁業經濟總產值為4123.2億元,占中國的15.6%,其中漁業產值為1474億元,占中國的11.4%。水產品總產量823.3萬噸,占全國12.7%。漁民可支配收入2.3萬元,比全國水平高2413元。